
7月12日上午,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举行了海淀协同创新券新闻发布会,即日起正式发布海淀协同创新券政策,注册在海淀区的中小微企业可以注册申领协创券,一万多家企业将受惠。
海淀协创券按照“互联网模式、开放普惠、市场导向、动态调节”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盘活海淀优势科技资源,中小微科技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成本,激发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政府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中小微企业与高校院所、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协创券的实施建立了连接研发机构与企业间的桥梁,创造一种新的交互途径,并与市科委的首都科技创新券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创新发展方面形成合力。
海淀协创券的意义
海淀协同创新券成功实施将为海淀区推动科技创新带来以下显著效果:
一是满足企业创新刚性需求。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由于经济实力有限,普遍存在创新需求不足,创新能力低等问题。协创券政策的实施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的科研创新难题,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满足其科研创新的刚性需求,为海淀区研发创新注入新鲜活力。
二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创新资源不足是中小微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遭遇的第二大难题。协创券政策搭建了一个沟通科研创新的供给与需求的桥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使企业与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实现有效对接、无缝合作,全面提升区域创新水平。
三是改革创新政府资金使用管理模式。
协创券创新地采用企业持券购买研发创新服务、服务机构服务后找政府兑换的形式,不仅为企业节约了资金,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普惠式协创券可以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以此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海淀协创券的特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身处全球创新中心,海淀区政府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探索互联网+与科技服务跨界融合的新模式,因此海淀协同创新券具有了鲜明的互联网基因与特色,具体表现在:
1、互联网+模式
协创券实施采用“互联网+”与科技服务结合的新模式,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海淀协创券平台,一站式提供实现企业认证、协创券申领、使用、接收、兑换等全流程在线操作,实现企业和科技服务更直接有效对接企业不需要东奔西走,在线申请政府补贴并获得服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升了企业领券、用券的积极性。
2、电子券
海淀协创券采用电子券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放具有唯一识别码的电子券,协创券管理系统自动记录每张券的申请、发放、使用、接收及兑换的全过程,并实时统计监控协创券额度的使用情况,使整个实施过程严密监控、全程管理,并能有效防止假券骗取国家资金的现象出现。
3、社会化运营
协同创新是海淀协创券的鲜明特色,它以政府政策为引擎,搭建了一个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运营机构共同组成的大协同创新生态圈,不仅调动了企业与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的协同创新积极性,而且将协创券平台的运营委托给社会化机构来运营。
协同创新券的使用
海淀园2016年创新扶持资金2000万元,用于补贴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券平台向认证服务机构购买研发创新服务或成果的费用。协创券采用电子券形式,企业成功注册海淀协同创新券平台后,填报协创券使用计划等材料进行申领。协创券的抵扣金额最高不超过实际成交金额的30%,年抵扣金额累计不超过50万元。
海淀协创券整合了区内优质创新资源,目前已经有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0多家科研院所、实验室、科研服务机构入选海淀协创券服务机构名单,竭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预计今年海淀区将有百余家中小微科技企业获得此项资金扶持,目标是使用率达到100%,让“创新供给”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记者 王晓娟/文 张洪军/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关注】海淀发布协同创新券政策 万余家中小微企业将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