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锡雄、马俊英老两口儿,家住海淀区北五环附近的清缘里中区,去年,他俩成为保险版以房养老的国内首单客户,每月能领取9000多元养老钱。这一年来,老人家换了新手机,新家电,出国旅游,多年未完成的心愿正在逐步实现......
康锡雄今年71岁,退休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的老伴儿马俊英今年69岁。8年前,老人的女儿因病去世,“失独”的现实,一度让老两口儿为养老犯愁。俩人退休工资加起来,有7000多元。按理说,差不多也够日常开销。“除了吃喝,还得给医院准备一些,养老就只能变成在家苦哈哈地待着。”康锡雄说,这样一算,手里就显得紧巴巴了。
每月能领9000多,“以房养老”有高招
几年前,当康锡雄刚了解“以房养老”模式时,就觉得可能适合自己,老两口儿从此开始等待以房养老从政策落地为产品。去年3月,当幸福人寿保险公司推出国内首款以房养老产品“幸福房来宝”时,他俩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
据了解,老两口儿的房是1997年的单位公房,2001年搬进来后花11万余元买断该房屋的产权。去年签保险合同时,这间近85平方米的房子估值约为305万元,除去折旧费用,有效保险价值约为274.4万元。对照“幸福房来宝”费率表,参照老两口儿的年龄,夫妻二人每月能共同领取养老金9118.12元。去年4月10日,康锡雄和马俊英夫妇正式成为本市首个、也是国内首个参加“以房养老”保险的客户。两个月后,老人通过银行账户领到了首笔两个月的养老金,共计18236.24元。
晚年不再苦哈哈,老房变成“金疙瘩”
如今,算上退休工资,康锡雄和马俊英每月实际可以拿到16000多元钱,这确实让他们的养老生活大有起色。
手头宽裕了,康锡雄去年淘汰掉那台跟了他们27年的雪花牌冰箱,新换了一台新三门冰箱,电视机也换成48寸的大液晶电视。老两口儿还启动了旅行计划,“看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
去年,领取了以房养老的钱后,老两口儿的旅游变得“说走就走”。香港、澳门转一圈,再到德国,去看看德国养老院的服务情况。尽管每人旅行费用高达3万元,老人却没有丝毫不舍。他们还专门拿1万元人民币换了欧元,给亲戚朋友多买些纪念品,为了记录在德国的旅行经历,老两口淘汰了使用多年的老人机,换了部苹果6S智能手机,还买了一台iPad。拍照片,发微信,如今都已变得轻松平常,“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康锡熊如是说道。
老人还准备趁着身子骨儿硬朗,到英国、美国、俄罗斯去看看,“我们这代人,都有莫斯科情结,一定得去看看。”
以房养老,梦想照进现实有点难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就是常说的以房养老,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一些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分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分权,处分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但此次保险版以房养老,从政策推出到产品落地,争议声从未中断。前些年一些金融机构曾自发尝试过以房养老,但都因效果不理想而不了了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里,房子是老人留给子女的重要遗产,如果将其抵押变现用于养老,老人及其子女,心理上都难以接受。此外,之所以落地难,房价走向的不确定是重要原因之一。
(据北京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养老】用这种方法,海淀这老两口月收入能到16000元,你支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