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温泉各村村名由来和历史典故【精选收藏版】

海淀北部也就是海淀山后地区,村庄众多,历史悠久。无论您是咱们山后的老住户,还是新迁入的新居民,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看着一个个的熟悉的名字,你知道这些村庄的村名由来和历史典故吗?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白家疃


白家疃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东邻杨家庄,西邻水塔寺,北邻于家庄,南至南坡。原名白家滩,日久成今名。


传说几百年前,村内有个世代以剪纸人谋生的张忠,手艺精巧,他剪的白色纸兵纸将曾为他夺回被温泉村抢去的妻子,因而村名为白纸疃,后来叫成白家疃。据考,元代此地有白浮瓮山河由西向东流过,后来涸废,留下累累河石,南岸有白姓人家,以河滩取村名,称“白家滩”,后讹为“白家疃”。“疃 ”:村、庄、屯的意思。白家疃其南有“西河滩”,可谓和白家滩是姊妹滩。“白家疃”,明宣德三年(1428)成村,属玉河乡。嘉靖年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刊有“白家滩”,万历年间成书的《宛署杂记》刊有“白家滩”。清雍正年间为怡贤亲王建祠,碑中记《敕建白家疃和硕怡贤亲王祠碑记》。始见“白家疃”的记载。乾隆年间,高宗弘历《游大觉寺杂诗》中有“遂过白家滩,村民多力农”句。嘉庆四年(1799)“静宜园汛,左右哨头司与二司把总官房,分别位于煤厂村、小屯村、白家疃、五里坨”。可见嘉庆年间称之“白家疃”。民国年间称“白家疃”,新中国成立后初称“白家疃村”,后称“白家疃”。村形长方,东西较长,主街东西走向,铺有不泥砖。


允祥是清圣祖玄烨的十三子,世宗胤禛的弟弟。康熙六十一年(1722)封和硕怡亲王,总理户曾。普负责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条。亦曾负责审理曹雪芹父亲曹頫一案。雍正八年(1730)允祥病逝,当地乡民上书请示为其建祠堂,得胤禛允许,并拨官地三十余顷为祭田,于雍正十年(1732)在白家疃村西建怡贤亲王允祥祠。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和正殿。正殿面阔三间,前出抱厦为台。贤王祠西北处有一座石桥,由四块花岗岩石条搭建而成,传说曹雪芹晚年曾居住在石桥附近。



永丰屯


位于海淀区北部。东邻永丰路,西邻屯佃排水沟,北邻大牛房,南邻六里屯。取永远丰盛之意为屯名。


“永丰”古来有县名和仓名。隋朝开皇三年(583)置广通仓于华阴县东北渭水南岸广通渠口,在业初年改为永丰仓。宋朝在江西省中部置永丰县。明初在昌平州设五十三里社,“坊市社”中有“永丰里”。《御制香岩寺碑》载:“永丰屯则距山数里,旧有奉佛处曰弥勒院。”始见“永丰屯”村名。此碑立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三月。乾隆年间《日下旧闻考》载:“午岩寺在昌平永丰屯。”《光绪昌平州志》:“永丰屯采访册:距城三十五里。东至大牛房一里,南至辛力屯三里,西至屯田村三里,北至大马房五里。东南至辛店村六里,西南至太舟务七里,东北至小榆河三里,西北至小马房六里。”可见清朝一直称做“永丰屯”。村中原有三枝大杈的柳树,曾名三杈柳树。村形长方,东北至西南走向的主街两条,水泥路面。


村南有香岩寺,俗称香粉寺,寺院全盛时,规模宏大,五进大殿、禅堂、僧厨,僧房等达几百间之上。此庙重修于清代康熙五十九年(1720),《大清一统志》:“香岩寺在昌平川永丰屯,旧名弥勒院,本朝康熙五十九年重建改今名。”据香岩寺一块残碑记载,每年三月万寿节,四月佛诞辰,都要开道场庆颂万福。解放前,每年四月初五开庙演戏,已成惯例。现庙尚存大殿两进,东部由永丰屯小学占用,西部由永丰中学占用。



南安河


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东至狼岗,西至军庄路,北至财家巷,南至小山。因村北有河旧称安河而得名。


辽代属玉河县,叫南安窠村,大觉寺辽碑有载。明嘉靖年间称南安河,万历年间亦称南安河,《酌中志》名为南安和,兴善寺明碑记名为安和。清《日下旧闻考》上载:“出百望十里为长乐河,长乐河即安河,其地有南安河。”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一致称“南安河”或“南安河村”。


南安河村九十六号原有关帝庙,建于明。大殿十二间,附属房十五间,内有佛像二十五位,神像七位,泥童十年,柏树四棵,白果三棵。南安河东有城子山,山顶有东岳娘娘庙,建于明代,清朝重修。庙依山势,层层而上,分为三层。山门有清圣祖玄烨所书“金光普照”。第一层是娘娘殿,早已无存。第二层八十年代拆毁。第三层东岳神祠,面阔三间,殿顶覆紫色琉璃瓦,东西两座配殿饰以砖雕窗扇。院内古柏参天,院后悬崖百丈,崖畔有一天然石洞。



西埠头


西埠头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东邻京密引水渠,隔渠与前、后柳林相望,西邻北安河路与锅炉厂相望,北邻后柳林排水沟,南至草厂村。因有买卖铺面地处村头而得名。


村子内正德年间寺庙碑记称“杨家铺头”,是店铺之意。嘉靖年间刊刻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上称“铺头村”是铺面位置之意。万历成书的《宛署杂记》记为“幞头村”。幞头是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1949年编印的《河北省宛平县事情调查》第五区所辖村镇有“西埠头”。西埠头村呈方形,地下水丰富,水质甘纯,是生产小磨香油的上等用水。特产有小磨香油和破条篮子,有“东埠头帘子,西埠头篮子”之称。主街东西走向。


西埠头有兴善寺,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目前尚存正殿三间,银杏树二株,《大明敕建兴善寺碑记》、《大明兴善禅寺碑铭记》各一,碑文大部分清晰,是了解当时附近地名的重要依据。


周家巷


周家巷村之所以名为周家巷,这是与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英宗正统年间的周娘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个周娘娘十五岁入宫,经历了英宗、宪宗、孝宗三位帝王的执政时期,从贵妃做到皇后、太后,最后做到了太皇太后。她在宫中生活了六十年,为大明朝的朱家天下生了子嗣、延续了龙脉,承启了帝位……,曾经有着显赫的地位。相传在明朝正统年间,有一户姓周的人家世居在京西大觉寺山麓下边,他们一家靠种地、打柴为生,日子过的相当清苦。家中有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后来小女孩有幸被选入宫中做贵妃——即周贵妃。周家的亲戚们知道小女孩入宫做了娘娘后,都纷纷从南北东西聚集在周娘娘父母居住的周围,买房置地,定居下来。这样经过几年的时间,在西山大觉寺下边不远便形成了一个小村落,因为这个小村落中周姓家居多,因而人们便称这个村为周家巷村。


  后来周娘娘做了太后以后,便拨出银两为家里人在京西大觉寺旁修了座占地数十亩的大坟地,人称周家坟,这做明代墓地,规模庞大,内外两道山石围墙,甚是豪华,坟地建好后,周家便将列祖列宗迁来安葬,以后又安葬了很多周家的后辈子孙。后来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不知周家犯了什么罪,被皇上抄没了所有财产,周姓家族全都被发配到远方了,因而周家巷村就没有周太后的子孙家人了。



皇后店


位于海淀区北部。东部与小牛房为邻,西与大牛房为邻,北与刘庄子、张庄子为邻,南与辛庄为邻。因金代皇后所占用奁妆田叫皇后田,后来田音转为店。


皇后店为金代村名。《金史·张九思传》:“检括官田……如皇后店、太子庄……之类,不问民田契验,一切籍之”。《金史·食货志》“大定十九年(1179)十二月,谓宰臣曰:‘朕闻括地事所行极不当,如皇后店、太子务之类,止以名称 ,便为官田’。”《元史》至正二十四年(1364),也速、不兰奚“迎战于皇后店”。明《永乐大典》和清康熙《昌平州志》称“黄堠店”。乾隆年间《日下旧闻考》、《光绪昌平州志》、《昌平外志》均称“皇后店”,1953年称“皇后店村”。


皇后店村形近似长方,元代至明初,它是大都(北京)通往蒙古大道的重要路站。



苏家坨


苏家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苏家坨村分为苏一二和苏三四。元代名苏家口,因村北有一黄土坨,得名苏家坨,



北安河


至少在辽代就有北安河这个村子了。在北安河西南不远大觉寺,有块辽代的石碑,就有对北安河的记载。这块碑上把村子记为“北安窠”,把北安河南边不远的村子称为“南安窠”。“窠”字,在汉语里有“人安居或聚会的处所”之意,如,辛弃疾就胡“抛却山中诗酒窠”的诗句。在南、北两个安河村中间还有两个区域,一个是村庄,叫“周家巷”,另是个是寺庙,叫“大觉寺”。后两个地方都比南北安河两村发展的悠久一点,我想当时南北两个安河只是类似于兵站那样的人口聚集地。古代人喜欢用“东安州”“西安县”这样的名字命名城镇。于是,位于两村中间,周家巷或大觉寺,居住的行政长官就命名北边的村子为“北安窠”,南边的村子为“南安窠”了。就象北京阜城门外的“南北驴屎路”后来演化成“南北礼士路”一样,经过多年演化,“北安窠”由谐音变为“北安河”。“南安窠”也演变了。



韩家川


传说是杨家将和辽兵统帅韩昌驻扎的地方,大概源于两军水火不容的战争,相隔不远的两村数百年来有着“杨韩不通婚”的习俗。据说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两村的一对男女青年才冲破历史的隔阂,结为姻缘。



冷泉


冷泉位于海淀区北部。东邻韩家川,西邻环山村,北邻黑龙潭路。南至南羊坊。村因泉多、水凉得名。


明《永乐大典》载:“冷泉源出青龙桥社金山口与玉泉合下流为清河。”嘉靖年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有“冷泉”。《山行杂记》上说:“金山口度岭至冷泉村。”清乾隆年间《日下旧闻考》,“冷泉村……一带,灵渊神瀵。”民国年间称“冷泉村”。村形长方,南高北低。


冷泉村是北京城经经山口山路去妙峰山进香的重要路站,故而寺庙较多。村内曾有庙宇七座,即福泉寺、关帝庙、天光寺、观音寺、菩萨庙等。福泉寺为村委会驻地,院内有几百年树龄的国槐。关帝庙坐北朝南,三合布局,正殿面阔三间,院内有古柏树,分杈处长出一侏椿树,称为“柏抱椿”。



太舟坞


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东邻上庄路,西邻杨家庄,北邻大锅伙村、小锅伙村,南至朱家坡上坎。唐地名带州孤竹县转音为“太州务”并得村名。


唐贞观十九年(645)设带州。该地为带州孤竹县侨治处。带、太同韵,转“带”为“太”;孤竹音省为“务”。村西有黑龙潭,曾被认为是古清水店。《宋志》指出:画眉山在泰州务北,山上有过玉皇庙。宋彦《山行杂记》上说:“金山口度岭至冷泉村,道旁皆水田,行二里许曰泰州条,其后画眉山,上有龙王祠。”元代白浮瓮山河,经过此地,这里设有船舶码头,乘船可去瓮山(今昆明湖)。呼泰州条为太舟坞。传说,元太子在此泛舟。朱元璋的红巾军打败蒙古军,建立明朝,对前朝地名多贬。明代兴善寺石碑记为“太州府”。清代已降,康熙年间白浮瓮山河仍然畅通,人们可在黑龙潭口“乘船入市回”。到了光绪年间称“泰州务”或“太舟务”。《光绪昌平州志》上载:“太舟务,东至亮甲店五里,南至山一里,西至黑龙潭半里,北至屯田五里。东南至冷泉三里,西南至白家疃三里,东北至辛立屯六里,西北至埠头一里。”民国年间称“太舟坞”。1953年称“太舟条村”。村形长方,东西较长。主街道有东西向和南北向各一条。


太舟坞之西有黑龙潭,依岗有龙王庙。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万历四年(1576)重建,乾隆三年(1738)敕封为照灵沛泽龙王之神。龙王庙坐西朝东,建筑在绿树丛林掩映中。入寺为一半圆形回廊,造型别致。廊上有二十多个方形、圆形、棱形、扇形等各异的什锦窗。黑龙潭位于回廊环绕之中。据记载,明万历,清康熙、乾隆等埋藏的帝王都曾来此祈雨。



后沙涧


后沙涧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东邻温阳路,西邻京密引水渠,北邻昌平县阳坊镇西贯市村,南至前沙涧。因村前河中沉积砂砾得名南北沙涧,南沙涧之前沙涧,北沙涧称后沙涧。


明代成村,时名北沙涧。清康熙年间称“北沙间村”,光绪年间称“后沙涧”村呈梯形,东宽西窄。


州(县)插花制度肇自明代,原以军队屯垦,星罗棋布,分卫分所,各有系统,催科传案,诸感困难,设立“飞地”,便于该州(县)官吏来往北京途中息憩。明清时期,后沙涧延庆州(县)管辖的“飞”地《光绪昌平州志·土地记》中,对前章村、后柳林、东贯市、西贯市、前白虎涧、后白虎涧的四至均记有“延庆州属后沙涧村”。《昌平外志校理》上云:“譬如灌石村南有名后沙涧者,入我昌平境三十五里,孤之一村隶宣化府之延庆州。”书中还说,使午百年后论之,该村不隶居庸南之顺天府昌平,而隶居居庸北之宣化府延庆。实际生活里,后水涧形成四不管,出现过“孤岛”状态。也被誉为延庆州(县)的“插花村”。



东北旺


位于海淀区北部。东至杨家庄,西至武家庄、傅家窑,南至上地、东村、乔庄,北至后厂、唐家岭。东部称东北旺,西部称西北旺。村西有山叫百望山,村以山称名。后经音转意转成今名。


过万寿山、金山口,有座山,背而去者数里犹见其峰,明代叫百望山。山阳有祠,高十五丈,登之可望京师。到清代改名叫安河山。《日下旧闻考》云:“山巅神庙三楹,内奉石佛一尊,山麓有东西百望村。”乡里附会杨家将的故事,佘太君登山望儿凯旋,山称“望儿山”,村称东儿望和西儿望。民国年间,村名改称东北旺和西北旺。有旺盛之意。到了八十年代,神庙和石像都已不存,只剩残垣断壁。九十年代建百望山防火瞭望塔。


东北旺村南为东北旺乡政府和东北旺农场场部所在地。西北旺民间花会历史悠久。其高跷秧歌会成立于清嘉庆六年(1801)。光绪二十四年(1898),西太后懿旨去颐和园表演“万寿秧歌”一堂,西太后和光绪帝观后微喜,遂赏给龙旗、黄幌、服装和白银,赐名“天下第一会”。百年沧桑,龙旗至今还被村民保存着。近年,在老艺人的指点下,恢复花会传统,村里又有一支高跷秧歌队活跃在京西的庙会中。



常乐村


位于海淀区北部。东邻上庄,西邻郭家庄,北邻常乐北村,南至西马坊、东马坊。初称“场了”,后谐音成今名。


据传,早年为佃房的住所,东西有个打谷的场院,打完谷称“场了”,意指场院中的活茬做完了。后作为村名。常乐为元代村名,明《永乐大典》中顺天府在申明亭、乡社、军屯目中称“常乐社”、“常乐里”。清康熙年间仍称“常乐社、常乐里”。光绪年间称“常乐村”。《光绪昌平州志》:“常乐村采访册:距城三十里,东至上庄三里,南至马坊二里,西至前沙涧五里,北至八家四里,东南至大牛房八里,西南至苏家坨三里,东北至东小营三里,西北至后沙涧村五里。”1958年3月,昌平县常乐村,并入海淀区。常乐村形长方,主街东南至西北走向,与两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街相交。


常乐地处平原,种植水稻和蔬菜,并有鸡场和鱼塘。



唐家岭


唐家岭位于海淀区北部。东邻昌平县的回龙观,西邻邓家庄,南邻土井、杨庄子,北邻辛店村和昌平县二拨子。因原称挡儿岭,后转演成今名。


民间附会为宋佘太君在望儿山向北望儿,在一马平川的祖母中被山岭所挡,名为“挡儿岭”。明代永乐年间, 在昌平设急递铺八座,唐家岭为八铺之一,并建烟墩一座,用来报警。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祖朱棣率军亲征阿鲁台,从京城出发,次日宿营唐家岭。宣德九年(1434),宣宗朱瞻基巡视连连防“驻跸唐家岭”。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朱祁镇率军五十万亲征瓦刺,驻跸唐家岭。嘉靖年间称“唐彦岭”或“唐家岭店”。村形长方,主街三条,南北走向。


唐家岭中街路东原有大悲庵,俗称南庙。供千手佛,法器有大鼓一面。解放初土改时,寺庙被拆毁。村北有北庙,1963年改建为小学。村中西庙原供关帝,现为卫生所。



梅所屯


位于海淀区北部。东邻昌平西二村,西邻后章村,南邻北玉河,北邻昌平西坨、东坨。初称“闷索屯”,后转音梅所屯。


据屯内庙钟记载为“闷索屯”,是古代囚禁战俘之所。曾名梅树屯,梅沙屯。《光绪昌平州志》称“梅所屯”。《梅所屯采访册》载:“距城二十里,东至沙河店八里,南至永太庄二里,西至白水洼二里,北至河半里。东南至大榆河三里,西南至小营村二里,东北至河一里,西北至河里。”新中国成立后称:“梅所屯村”,所属昌平县后划归海淀区。“称梅所屯”,村形东西长方。


北沙河在村北由西向东偏南流过,隔河与昌平县西坨、东坨两村相望。梅所屯内有关帝庙,现存大殿一座。



上地


上地村位于海淀区北部。东起京包铁路,西北至东北旺路,南至北京体育大学。因地势高而称。


曾名永顺庄,取永远和顺意。村内原有苏老公庙。苏老公是清慈禧太后的太监,有农田千顷。民国元年(1912)后,其后人苏德在清河开设聚丰粮店,兼营油盐。


九十年代,在此规划建设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信息产业基地。现正在建设之中,成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一部分。上地村之南是北京体育大学,西北半公里处是清河火车站。



白水洼


白水洼位于海淀区北部。东邻梅所屯,西邻辛力屯,北邻昌平区东闸村、西坨南始东小营。曾名白索洼,后音转成今名。


传说,白蛇闹水称“白蛇洼”,元代形成聚落,村中建有寺庙。清康熙年间《昌平州志》上说:“白水洼二十二里。”光绪年间仍称“白水洼”。《采访册》载:“距城二十里,东至河半里,南至永太庄五里,西至后章村三里,北至双塔村三里。东南至梅所屯一里,西南至小营村三里,东北至东闸二里,西北至辛力屯五里。”新中国成立后称:白水洼村。白水洼村呈长方形。上庄公路由南向北偏西从村中穿过,成为主街。


《昌平外志》载:“三教寺在白水洼,有元至元十八年(1281)石幢。”石幢即石经幢,石质为汉白玉。七角八面,每面雕有佛像,刻有铭文:“不空成就佛”,“广目天王”,“多门天王”等。铭文患浸,石幢已断为两截,但不失研究北京地区元代佛教的参证物。三教寺内有古银杏树二株,枝叶茂盛,寺中建筑改为小学校舍,现在改为杏林敬老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海淀温泉各村村名由来和历史典故【精选收藏版】

海淀北部便民服务平台

欢迎您添加海淀北部便民服务平台!免费为您发布交友、出租、转让、招聘、求职、咨询、顺风车、包打听等等信息,所有信息实时更新! 搜索微信号:haidianzx 添加到通讯录,立刻成为平台会员。总有一天会用到哟,最全便民信息,第一时间就能获取!

海淀便民服务平台

点击二维码,长按二维码三秒,选择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商业合作:13051126007

小编微信:haidianzx

投稿信箱:1572020762@qq.com

海淀北部便民服务平台
海淀北部新区QQ群:186566470了解最新资讯。

赞 (0)
分享到: +

评论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