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京之北
山岳浅黛
古时盛名:
“产石黑色,浮质而腻理”
“入金宫为眉石”
故而称之“画眉山”
山脚下有处金瓦红墙之古建
便是今日主角——
“ 黑 龙 潭 龙 王 庙 ”
今年
市文物局列出的年内修缮计划中
黑龙潭龙王庙作为北京西山文化带项目即将开工修复!
黑龙潭龙王庙
黑龙潭龙王庙,位于北京西郊温泉镇画眉山上,初建于明朝,万历、康熙、乾隆等皇帝都曾在此祈雨、观潭,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次修复主要分三大部分
1.黑龙潭龙王庙牌楼修复
黑龙谭龙王庙内共有四处碑亭,上对碑亭和下对碑亭之间的牌楼建筑仅存一米高的石基柱,计划按照历史原貌恢复。
2.黑龙潭行宫院倒座房重建
黑龙潭行宫院两处倒座房仅存地基,计划按照现存房屋样式重建。
3.破旧院墙,褪色墙壁,
失效排水系统等修复
年久失修,本身的排水系统已经失去作用,暴雨连连,庙内多处积水已经造成石墙松动,墙壁倾斜。
正式施工开始之前,相关单位已经用简单的措施,防止围墙坍塌。
说起这座黑龙潭龙王庙来头真不小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黑龙潭龙王庙,初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万历十四年(1586)、清康熙二十年(1681)均有重修、重建,明朝万历、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都曾来此祈雨、观潭。为此,在庙外还修建了供帝王休息的行宫。乾隆三年,帝封黑龙王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遂极盛。每次祈雨中还举办各种戏会,参加庙会的多则成千上万人。
传说,乾隆帝88岁时,还曾亲自来该庙向龙王叩头。为此,乾隆帝破例将该庙顶上的绿琉璃瓦换成皇家专用的黄琉璃瓦。
“
黑龙潭在金山口北,依岗有龙王庙,碧殿丹垣。廊前为潭,土人云有黑龙潜其中,故名黑龙潭
”
——《帝京景物略》
“
潭底潜有黑龙,常直立水中,昂首波上,长八寸许,头有双角,背有巨鳞,呈乌金色,每逢干旱,祈雨必应。
”
——古人云
相传,旧时遇到干旱,附近几十里的水源都枯竭时,唯有黑龙潭水终年不绝。无论雨量多大,黑龙潭水也不涨;干旱时,黑龙潭水也不下降。黑龙便成为传说中掌管云雨之神,对逢干旱求雨者,有求必应。村民为答谢黑龙之恩,出资出力供奉龙王庙。
龙
王
庙
黑龙潭在山下,龙王庙建于山上,连接二者的是一条笔直的石阶。
石阶的左右依次建有四座碑亭。
石碑记载了当时皇帝在此祈雨的过程。
雍正御笔,字迹端庄秀美。
清朝名相高士奇所书,立碑距今近280年,字迹铁钩银划,碑文清晰可见。
黑龙潭龙王庙不大
小编却转悠了一上午
斑驳的石墙
长满了青苔的石板路
古香古色的飞檐翘角
无不彰显着历史的厚重
漫步期间
时空变幻
似乎看见历史的画轴缓缓打开
林间轻语
似乎听见昨天的故事娓娓诉说
从皇上天子到黎明百姓
从古代步履到现代皮鞋
这里的一条条小路
不知承载过多少人的足迹
这里的一砖一瓦
不知倾听过多少次的祈祷
高楼林立之间
黑龙潭龙王庙就似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境
更像一个沉默不言的老者
眼见着多少朝代更迭
多少荣辱兴衰
相信越来越多的文物
都可以在海淀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修复
让文化代代相传
是你我每个海淀人的责任
(江楠,文/图制作,视频来自温泉镇新闻中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海淀西北部,皇家之古庙-黑龙潭龙王庙,穿越600年,即将开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