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改以后,我看病拿药方便了很多,我在社区登记的药,每次很快就进货,特别方便。”
获得便利的不仅是魏先生
目前咱海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已经全部配备到位105种慢性病用药
并建立了短缺药品登记制度
下楼遛个弯的功夫就能把药拿了
真是太方便了!
去年4月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四类慢性疾病,在社区新增105种大医院常用药。这些常用药中,既有医保目录内药品,也有自费药品。
此外,本市还针对这四类慢性疾病实行“长处方”,如果患者能出具三级医院疾病诊断书,病情稳定且在社区建有电子健康档案、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的,可享受到最长两个月的“长处方”便利。
不仅如此
医改后
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
患者逐渐向社区下沉
有数据显示,医改一年来,海淀58家监测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基本持平,略有上升,但患者明显向基层下沉,其中13家二三级医院门(急)诊工作量同比下降9.8%;4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工作量同比上升12.8%。
为了更好地应对增长的患者潮
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医改所带来的实效
海淀辖区三级医院全部加入了医联体
同时
以全面推行家医签约服务为基础
加强对社区重点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医改让我受益匪浅,医联体给我开辟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如果没有医联体,我可能因为脑梗致死或因为其导致的后遗症而影响生活。”
有10多年高血压病史的海淀居民李秀英说,因为身感不适,她联系了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因怀疑其脑血管出现问题,家庭医生马上将她转诊至世纪坛医院,最终确诊为脑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让李秀英捡回了一条命,转诊回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世纪坛医院专家也一直在追踪她的治疗,让她没有发生任何后遗症。
随着医联体的推进,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起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同时能够对社区医院进行长期指导,提升社区医生的医疗水平。
下一步
海淀将继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努力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有序推向深入:
01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围绕重点人群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服务,加强与民政、残联等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协同,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提升服务品质和内涵;
02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
03
深化医联体建设,以721医院等三级医院为核心,进一步探索完善紧密型医联体;
04
在公立医院治理模式、运行机制、经济管理、人事薪酬、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进一步落实“两个允许”;
05
继续加强医改数据监测,组织专业力量研究完善监测指标,开展跟踪调研,深入分析改革形势和问题,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政策指导。
(来源北京晚报、健康海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真方便!海淀社区卫生中心配齐105种慢性病用药,福利还有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