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故事 | 从法兰西到北京西山——中法民心的世纪相守

第一次站在贝家花园的南楼平台,59岁的让·路易·贝熙业感觉像是做梦一样,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父亲当年的生活。就是在这座中西合璧的山庄别墅里,父亲度过了最美好的年华,经历了最浪漫的情感,留下了最难忘的回忆。

1913年,40岁的法国医生贝熙业来到中国,在之后的41年里他没有离开过这片国土,成为有幸见证中国历史巨变的法国人。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他的儿子小贝子承父业,专程从法国飞往北京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文化交流研讨会,和他的中国朋友一起打捞父辈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贝家花园的由来

1913年,贝熙业举家来到北平开办医院,后来又到协和医院当大夫,是北平远近闻名的名医。1923年,贝熙业的平静生活遭遇重大变故,妻子病故,小女儿又染上肺病。他深知清新的空气更利于女儿的康复,因此租下了京西阳台山鹫峰脚下的一片山场,建起了这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山庄,人称“贝家花园”。

贝家花园建在山势起伏的山峦上,花园整体布局以欧洲古罗马城堡式结合中式建筑修建而成。浓浓春日里,透过茂密的林木,幽幽可见三组建筑散布在沟谷高坡上。第一组是一座欧洲城堡式碉楼;第二组是主人的中式厅堂和餐厅,以及两处附属的仆人住房;第三组是外中内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和花园。破败中依稀可见当年的风华。

花园的主人离开花园魂归故里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如今贝家花园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悄没声地躲藏在北京西山的林海之中。这些斑驳古老的遗迹,静默地讲述着一百年前军阀混战的年代里中法两个民族的精英知识分子联手改造社会、创造文化的理想主义传奇。

在20世纪初驻华法国人圈子中,贝熙业是灵魂人物。贝家花园也由最初的疗养之所,变成了当时法国精英社交活动的“文化沙龙”。每到周末,贝熙业就从严谨的外科大夫转为艺术爱好者、新闻传播者和热情好客的沙龙主人,在这里和朋友们一起,品着法国的红酒,吹着中国的风。

“白求恩式”的济世之医

来到中国的最初三年,正值中国进入现代史上最为混乱的军阀时代。和当时来到中国的很多法国人一样,贝熙业逐渐将自己的人生理想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在这个古老帝国崩溃、新政权摸索建立的过程中,渴望用自己的理想和技能、用教育和革命去改造社会。贝熙业最初的武器就是作为医生的仁心仁术。

据资料记载,贝医生医术高明,精益求精,内科、外科均能诊治,在当时北平算是远近闻名。中国人按照汉语习惯称他为贝大夫,也有些官场人物称他为贝大人。

贝大夫每周从城里坐小轿车来此度周末。当时温泉村东,现温泉老年医院门外右侧有一旧桥,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行人和来往车辆难于通行。贝熙业热心公益,他出资修建了一座新桥,竣工后,在桥栏板刻上了“贝大夫桥”四字。

贝大夫每次从城里来到山庄时,必经北安河村,他每次都将车子停在村里。如有人患病,他就立即诊治。他还乐善好施,态度和蔼热情,不嫌麻烦,而且有求必应,诊断后还将药箱中携带的药品送给病人服用,分文不。因而受到当地百姓们的好评,被称作“济世之医”。

2014年一个春暖花开艳阳高照的日子,83岁的胡宝善老人又一次来到贝家花园。70多年前,正是在那座位于上山通道要冲的四层碉楼里,贝大夫凭着高超的医术硬是把他的一条伤腿给保住了。

在北安河地区,像胡宝善这样70岁以上的老人里很多都曾接受过贝熙业的免费诊治,或亲眼见过贝熙业这个“高高的个、白皮肤、黄头发、和蔼可亲的老头”为人治病的情景。几十年后,不少老人还依然记得这位在战争年代,在周家巷、北安河一带经常给八路军和当地居民治病,在当地百姓中享有很高声誉的法国医生。他的贝家花园也被亲切地称为“老贝家”。

贝家花园变身抗日联络站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贝熙业立即挺身而出,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表示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抗战时期,擅长现代医学的贝熙业为八路军伤员和村民免费看病,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地前线运送药品、转移电台。位于北京西山的贝家花园亦成为当时八路军的交通联络站,京西妙峰山游击队的指挥部便设在距离贝家花园不足100米处。

当时,贝熙业已年近七旬,利用法国国籍和在华担任医院院长的职务便利,骑着驮满药材的自行车,从北平城里出发,骑行30余公里,把药品运送到西山附近,再辗转将药材、医疗器械从日军占领区送往八路军所在的晋察冀边区。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1954年,82岁的贝熙业回到家乡法国奥维涅,手术刀改为斧头,伐木砍柴,和年轻的中国妻子吴似丹过起了农民生活。第二年12月,贝熙业传奇般地喜得贵子。贝熙业去世的1958年,让·路易才3岁。

为保留这一见证中法友谊的遗存,2011年6月贝家花园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3年得到修缮。鉴于其在历史、建筑和园林三个方面具有的重要价值,2013年5月29日,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在史迹现场宣布,本市正式启动修复中法文化交流史迹群,将挖掘和保护更多带有情感价值的建筑遗产,而被历史尘封的贝家花园,也将作为中法文化交流博物馆重见天日。

中法情谊代代相传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借着海淀区开展的中法建交50周年的纪念活动,贝熙业的儿子、法国心血管医生让·路易·贝熙业再次踏上了这片父亲曾经深爱的土地,追寻父亲的中法情缘,并得到了人们对他的昵称——“小贝”。

生性腼腆的小贝在众人的陪同下探访了父亲在西山林海的足迹,在会议上介绍了父亲的生平并说:“我没想到父亲在中国受到如此的爱戴,这让我们有些受宠若惊,我父亲致力于法中人民友好,我们年轻一代应加强沟通与了解,密切情感交流,延续两国友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海淀·故事 | 从法兰西到北京西山——中法民心的世纪相守

海淀北部便民服务平台

欢迎您添加海淀北部便民服务平台!免费为您发布交友、出租、转让、招聘、求职、咨询、顺风车、包打听等等信息,所有信息实时更新! 搜索微信号:haidianzx 添加到通讯录,立刻成为平台会员。总有一天会用到哟,最全便民信息,第一时间就能获取!

海淀便民服务平台

点击二维码,长按二维码三秒,选择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商业合作:13051126007

小编微信:haidianzx

投稿信箱:1572020762@qq.com

海淀北部便民服务平台
海淀北部新区QQ群:186566470了解最新资讯。

赞 (0)
分享到: +

评论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