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淀西山深处,“藏”着一片记录了中法文化交流和中法人民友情的遗址群。这片横跨温泉镇、苏家坨镇的遗址群在上个世纪初曾聚集和居住了一批法国精英和民国名人,其中不仅有被喻为“白求恩”式好医生的法国著名医师贝熙业,还有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圣琼·佩斯等。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海淀区政府从去年开始启动了西山中法文化史迹群的整修改造,预计遗迹修复工程将在今年年内完工。未来这一地区还将打造“中法风情带”并设计精品中法文化旅游线路,在海淀后山地区还将建设一座法国风情的休闲娱乐度假中心。
著名的法国诗人、外交官、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圣琼·佩斯,曾生活在这片位于西山的中法史迹群中,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远征》正是在西山一个破落的道观中写就的。圣琼·佩斯在他的日记和文章里,多次提到西山那座已经破落没有香火的道观,而那也是诗作《远征》的诞生之地。
据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专家张文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1917年8月2日,圣琼·佩斯写信给母亲,信中提及:“我从一个小庙宇里给您写信,它位于北京西北部的一个山岗上……在我的脚下,距离一条因流沙淤塞的河道不远处,一个村落正在消亡……它建在一座小山丘上,从这个小山丘可以俯瞰那通往西北边陲的丝绸之路。”据考证,这座道观就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管家岭村西北的一片林木葱郁的山岗之上。也正是沿着道观下的这条路,圣琼·佩斯和他的同伴踏上了远征戈壁滩寻找古老陆上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
“这座圣琼·佩斯写作《远征》的道观就是桃峪观。很可惜现在道观仅剩遗址”,在跟随张文大等专家探访遗址时记者看到,如今的道观遗址只剩一片废墟,位于半山腰的一个山顶上,背西面东,原来的构造清晰可辨,前后都有门楼,有出入的台阶,东为正门,还有个五、六平方米的长方形小院子。正房的西南角有个地下室,西北方有个天然石洞,曾经是菜窖。目前,海淀区政府和苏家坨镇政府已在筹备复建圣·琼·佩斯遗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圣琼·佩斯遗址西山深处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