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立夏,按咱们海淀山后苏家坨地区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要熬立夏粥,据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今年是苏家坨镇举办的第七届立夏习俗活动,现场不但设置大铁锅熬粥,还安排了丰富的非遗文化项目展示和文化演出,热闹非凡。
苏家坨地区“食粥度立夏”的习俗也已百年有余。2009年,苏家坨镇立夏习俗活动被列为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5年5月6日上午9:00,由海淀区文化委员会、海淀区苏家坨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苏家坨镇西小营村委会协办的海淀区乙未年“立夏清粥飘古韵 文明海淀展新颜”立夏习俗活动在西小营村举办,这也是海淀区在苏家坨镇举办的第七届立夏习俗活动。
据史料记载,海淀区苏家坨熬立夏粥的风俗从明末清初开始在苏家坨地区兴起,历史最早的为北安河、西小营等村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熬立夏粥讲究在村头街尾进行,就地挖灶坑,安上大铁锅,点火熬粥,炊烟袅袅,一次名副其实的野炊活动。
每年立夏这一天,也是洋槐树开花的时候,在槐花清雅的香气中,苏家坨镇各个村庄早早的忙碌了起来。由各村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组织,大家分工合作,有人拿着笸箩或盆子到各家各户去捻米,并由村中长者将这从百家取来的红小豆、绿豆、小米、大米、花生、玉米渣、枣、葡萄干等十几种杂粮放在一起拌匀,用清水淘净后放在一口大柴锅里,找好引柴,点火,慢慢熬,有的人负责看锅,用勺子不停的搅拌以免糊锅,还有的人负责捡柴、烧火,一般柴火是就地取材,也有的是从家里抱来的。经过个把小时慢火细细的熬煮,掀开盖子,粥香四溢,米的香味、枣的甜味、再加上槐树花的清香,让人闻了都垂涎三尺,所有人都禁不住要吃上一口。这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全都拿碗来自取,喝粥声、嬉笑声、孩子的打闹声充斥着整个村庄,这也成了苏家坨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几年来,西小营村的村民们在熬立夏粥的同时还准备了野菜、凉菜和肉等,街头巷尾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说笑,村民、游客都要喝一碗立夏粥,目的是图个吉利祛病灾,同时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据老人说,凡在立夏这一天吃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这虽是传说,更是老百姓心理上的一种寄托,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求得邻里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形式。
如今的立夏习俗活动除了保留传统立夏活动吃百家粥、挂蛋、给孩子称重、挂带疰夏包等项目之外,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活动以善缘老会武松打店、太平鼓等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为主要内容的同时,还有北京四香书画院的院士们现场泼墨挥毫,为村民书写民俗寄语;心灵手巧的村民们也为大家带来了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在喝立夏粥的基础上溶进了民间特色小吃及丰富的活动内容,营造出苏家坨镇立夏文化的浓郁氛围,达到积极推动苏家坨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发展,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广大群众文化内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立夏粥飘香!海淀苏家坨镇举办立夏习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