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区委组织部消息,近日,上庄活跃着一支这样的队伍:村里谁家水管坏了,一个电话,他们来修;谁家电线断了,一声招呼,他们来接;谁家有婚丧嫁娶,他们第一时间赶到张罗……这群可爱的人就来自上庄镇新成立的党员便民服务队。
成立党员便民服务队是上庄镇党委、政府为进一步服务群众而推行的新举措。镇党委、政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各村建成了“群众服务站”,为服务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而今“党员便民服务队”的成立则打破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真真正正地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千家万户,送到了田间地头去,送到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镇党委、政府以“引领示范、典型带动、全面铺开”的思路,率先组建了皂甲屯村党员便民服务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广大群众中就引起了强烈反响,镇党委、政府迅速总结经验,继续扩大范围,在西马坊、常乐村、东小营村、白水洼村、罗家坟村五个村作为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其他村陆续成立党员便民服务队。
便民服务“有组织”。党员便民服务队由各村党支部直接领导,村党支部、村委会设有群众服务热线电话,村民家中出现的大事、小事、急事、难事、杂事等均可拨打,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全部24小时开机,随时受理各类服务项目,村干部在接到电话后将会针对服务类型,通知有相关技能、且距居民住处较近的志愿者前去服务,以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便民服务“有制度”。党员服务队在服务过程、工具使用、服务回馈等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了安全制度,提高队员的安全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服务活动。制定了工具使用规定,并在每个工具间设有管理员,严格入库出库登记手续,保证工具和器材不丢失、不浪费。设立了服务登记本,将每次服务的对象、内容、器材等都记录在案。建立了回访制度,对每次服务村干部都要进行回访,征求意见,改进服务。
便民服务“有队伍”。各村的党员便民服务队分别设有队长1名,队员5-10名不等,服务队以党员为主体,凡是村中甘于奉献、有一技之长的团员、青年和志愿者经村党支部、村委会审核通过者均可参加。现有的便民服务队中吸收了电工、建筑工、水管工、司机、医生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其服务技能几乎全部覆盖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便民服务“有口号”。党员便民服务队以“一叫就到”为口号,即在群众有困难、最需要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一个招呼,党员志愿者便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服务队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实现党员的自身价值。
便民服务“有工具”。镇党委、政府为支持服务队的建设,对成立服务队的村给予了5万元的资金支持,为党员便民服务队提供了专业的服装、帽子、旗帜、袖标等用品,配备了电动车、电焊机、切割机、电锤、水泵、疏通机等专业工具,还配了扫把、铁钳、斧头、锤子等常规工具。此外,在每个村还专门设立了独立的工具间,工具都分类码放在置物架上,一取即走,省去了翻找工具的麻烦,缩短了群众等待的时间。专业工具的配备提高了服务队的工作效率,扩大了服务范围,群众满意度也迅速提升。
便民服务“有器材”。除了为服务队购置相关工具外,各服务队还购置了种类齐全、群众常用的维修器材,如管件、灯具、开关、阀门、水龙头等水暖电气方面器材,以及必要的消防器材,以满足家庭常见的维修需要,均免费提供给村民。各村工具间管理员将根据耗材使用情况随时查补缺漏,及时补充更新。
皂甲屯村党员便民服务队自运转一个多月以来,平均2天服务一件较大的事项,琐碎小事天天都有,如帮助村民通下水道、换灯泡、修电器、接电线等等,村民们如今都拍手叫好:从前群众遇到困难,东跑西跑,花钱多还受累,现在党员便民服务队不仅一叫就到,还享受免费服务,真是把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啊!群众的好评就是鼓励,日前村中党员的奉献意识逐渐高涨,越来越多的党员参与进来,同时该村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日渐浓厚,有效地传递着团结友爱奉献的正能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上庄镇党委:破解最后一公里 服务群众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