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伊始,永定路中学的学生走到金沟河路口,发现不但学校门口的牌子不见了,就连教学楼上“永定路中学”的大牌子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育英学校航天校区”。海淀在增加优质学位的过程中,将永定路中学并入育英学校,更名为育英学校航天校区。
据海淀教委介绍,2015年,通过新建一○一中学温泉校区、中关村三小华联校区、红英小学六里屯校区等3所中小学和民族幼儿园等2所幼儿园,新增学位近7000个。全年合并、承办20余所学校,新增1万余个优质学位。同时,还新建了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8对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学校。据了解,通过这种合并、承办的模式,海淀全年新增了1万余个优质学位。
高校院所牵手中小学
去年9月,原海淀区玉泉小学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并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内新增1200平方米校区,将于今年投入使用,这也是海淀区与科研院所共办学校的新模式。此外,北京市教科院等教科研部门继续为海淀区7所中小学提供对口支持。
海淀云集着众多优质教育资源,海淀借助这些区域优势资源,不断提升办学品质。目前,有12所高校对口支持24所中小学的发展;还有新东方、学而思等民办教育机构参与12所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交大、北外等6所高校和36所中小学合作开展外教支持中小学英语教学项目。
目前,海淀区是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办学规模最大的区县,共有中学78所、小学97所、幼儿园160所,还有1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工读教育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和435家民办培训机构。中小学生在校生总数达25万多人,占全市总数的五分之一;专任教师2.3万多名,占全市总数的15%。海淀区的教育体量巨大,教育样态丰富,教育体系完备,特别在2015年,海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区制改革资源共享
去年,海淀的学区制改革格外引人注目。海淀学区制度以现有的12个小学学区为基础,依据与街镇行政区划界限重合等5个原则,将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划分为17个学区,对应29个街镇。海淀教委表示,学区制改革旨在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完善教育内部治理结构,搭建统筹整合地区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平台,加强学区范围内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学区内设施、课程和师资等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
据介绍,经过羊坊店学区和温泉苏家坨学区一南一北两个学区的试点,目前,学区制改革已经全面推进,正式任命了其他15个学区的学区管理中心主任。海淀教委表示,如今正在积极开展学区委员会和学区管理中心的组建工作,这15个学区也陆续揭牌。
中高考高分优势全市领先
据海淀教委介绍,2015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是海淀考生。我区690分以上考生人数连续三年保持在全市五成以上。中考成绩也持续提升,高分段优势显著,500分以上人数在全市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考生比例。
目前,海淀区有区级骨干教师和区级学科带头人4079名,占全区专任教师总数的19.7%;市级骨干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366名,占全市总数的15%;在职特级教师164名,占全市总数的23%。
在海淀区的教育“清单”上,以上数据虽然格外引人注目。但是,海淀区区域大、学生数量多、南北教育资源不断需要均衡的现状,随时都在提醒着教育者们——改革任重道远。从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到让更多孩子都能“上好学”,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海淀区教育人永远的目标。
(来源:海淀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让更多孩子都能 上好学 海淀教育改革硕果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