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6日,海淀区“蔬菜直通车”授牌仪式在海淀南路南社区举行,首批海淀街道12个蔬菜直通车销售网点获得海淀区商务委授牌。今后,企业想从事蔬菜直通车业务,需首先通过区商务委组织相关部门对承办方经营资质、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等的联合审查,企业通过审查后方可从事该业务。此举意味着颇受群众欢迎的蔬菜直通车进社区服务得到进一步规范,之前群众反映的蔬菜直通车占道经营、所供菜品价格波动大、企业资质不完备、扰民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统一标识 规范运营
5月6日上午,记者一走进海淀南路南社区蔬菜直通车销售网点,就被车上张贴的“海淀蔬菜直通车”大幅车贴吸引了,据了解,今后蔬菜直通车企业必需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衡器、统一公示”进行经营管理,张贴统一车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按照要求,蔬菜直通车销售网点还必须摆放公示牌,在海淀南路南社区蔬菜直通车销售网点,区商务委副主任余新星指着公示牌上的编码向记者介绍,公示牌上标有销售网点的唯一编码和蔬菜直通车监督电话,群众如果对菜价或者服务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打电话进行投诉。标识的统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有利于群众的监督、各职能部门的监管。
据了解,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海淀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稳步推进和大量低端有形市场的退出,群众购菜出现部分空白区域,买菜难、菜价高问题迅速凸显,如何保障居民的购菜需求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蔬菜直通车因为无需固定经营地点,方便灵活便于调配,成为满足群众用菜需求的重要过渡形式。但是,之前有群众反映蔬菜直通车存在占道经营、所供菜品价格波动大、企业资质不完备、扰民等问题。
今年,海淀区商务委出台了《海淀区蔬菜直通车经营管理规范》。《规范》分别在经营、监管等方面对直通车企业、街镇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文件明确提出,区商务委将组织相关部门对承办方经营资质、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等进行联合审查,合格后发放统一标识,允许企业在指定地点、特定时段开展经营活动。未发放标识车辆一律不允许开展售卖行为。
同时规定蔬菜直通车企业须按“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衡器、统一公示”的要求加强经营管理,制定管理规定,诚信守法经营。《规范》出台后,蔬菜直通车规范经营有据可依。
余新星介绍,首批已经经过审查的直通车销售网点已经有100多个,区商务委将陆续向这些网点发放牌照,规范运营。
安全低价 “民”“企”叫好
在海淀南路南社区蔬菜直通车销售点,前来买菜的居民络绎不绝。蔬菜直通车上,5月6日最新更新的车载蔬菜统一限价单被张贴在醒目位置,圆白菜,0.99元一斤,产地河北;新土豆3元一斤,产地山东;白萝卜,1.38元一斤,产地河北固安......每种蔬菜价格都被明明白白的写在价格单上,虽然不是在超市买菜却同样能让消费者能明明白白消费。
菜车供菜,不仅价格公开透明,菜价还低。余新星表示,在蔬菜直通车进社区活动中,区商务委选出了西红柿、土豆等老百姓购买频率高的十种蔬菜,要求至少有六种低于市场指导价,实际上,低于北京市市场指导价的蔬菜通常都大大多于六种。
蔬菜直通车工作人员廖宅生热情的向记者介绍,公司的菜都是从新发地或者河北、山东等蔬菜基地直接采购的,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菜自然便宜,而且安全可靠全程可追溯。因为每天菜都能基本卖空,第二天卖的肯定都是新鲜菜。
住在海淀南路小区的王阿姨是蔬菜直通车的忠实粉丝,王阿姨说,蔬菜直通车菜价便宜,离家也近,她已经问好了每个周二、周五蔬菜直通车会到海淀南路南社区,自己到时候肯定要过来转转。
按照规定,蔬菜直通车的销售时间是7点到下午1点,10点一过,工作人员就开始选出一部分蔬菜大甩卖,绿油油的奶白菜两块钱一堆,莴笋五块钱两根,圆茄子一块钱一个......工作人员刚刚报出菜价,摆在外面的十来根莴笋就被抢购一空。不到十一点,很多蔬菜都已经所剩无几。
菜价这么低,直通车如何实现盈利?蔬菜直通车承办企业新发地百舸湾农副产品物流配送公司负责人韦玉华说:“菜车供应的蔬菜种类一般有六七十种,公司统采统配的限价菜最多为十八种,菜车的主要利润出于十八种以外的其他蔬菜。”
区商务委对蔬菜直通车的管理规范化之后对企业采购、配送、统一标识、员工着装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对此韦玉华没有丝毫抵触。在他看来,无规矩不成方圆,政府出台蔬菜直通车管理规范将有利于行业有序发展,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记者 尚燕 文/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惠民】统一标识规范运营 海淀打造蔬菜直通车 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