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咱们海淀山后温泉显龙山上有一组大型的摩崖石刻,“水流云在”四个大字被誉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摩崖石刻之一。您知道吗?“水流云在”这四个字究竟出自谁之手?
在如今温泉镇的老年医院北侧,有一座不高的山峰,名叫显龙山,“水流云在”石刻和“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纪念塔”就都在这座山上。今天咱们主要说说前者,日后有机会我们会再介绍冯玉祥主持修建的“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纪念园”。
显龙山不高,为什叫“显龙山”没有明确记载,或许和山形地势形似有关,从清末民国起一直沿用至今。大约用十分钟就可以爬到山顶登上“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纪念塔”,放眼四望可以眺望周边景色。
“水流云在”石刻在“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纪念塔”西侧不远处,当初刻下这四个字的是民国教育家英敛之,他曾于香山静宜园建立“辅仁社”,后与马相伯共同创办了“私立北京辅仁大学”,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著名导演英达都是他的后人。
“水流云在”刻于大青石之上,座南面北,四个大字非常壮观,下面有题注:“英敛之偕内子淑仲小儿,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时宣统退位之次年正月也”。
英敛之为什么会刻下“水流云在”这四个字?据《海淀文史》记载:1913年2月,英敛之携妻儿来到温泉,闲暇时他登上显龙山顶眺望。虽然时值冬日,但是山下的温泉水涌溢,缓缓流淌,热气蒸腾,以致山上云雾缭绕,白茫茫一片。英敛之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不禁信口吟咏起杜甫的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稍后,他发现山顶西面有一巨石,其北壁如削似切,甚为平整。看着这块巨石,英敛之深思片刻后,匆匆离去。第二天,英敛之雇人带着笔墨再次上山,借着头天的余兴,他挥洒大笔写下榜书“水流云在”四字,下面题注:“英敛之偕内子淑仲小儿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时宣统退位之次年正月也”。这一年,英敛之47岁。
如今登上老年医院院内的这座显龙山,站在“水流云在”四个大字之下,北望温泉、苏家坨、北安河和整座大西山,尽收眼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海淀山后温泉显龙山上的"水流云在"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