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立秋民俗
跟众多其他节令一样,入秋后,民间也有很多讲究,自古在各地传承着称人、贴秋膘儿、吃烤肉、吃螃蟹、吃烤鸭、吃爆肚、“咬秋”、“谢秋宴”、尝秋鲜儿、秋游登高、赏荷赏菊等诸多民俗。
【称人】
称人之俗起源于三国时期,盛行于清代及民国时期。称重量,跟立夏时对比以观轻重。
【贴秋膘儿】
贴秋膘儿可是咱老北京人的妈妈令儿。经过称人后体重减轻节者就归罪于苦夏,瘦了当然要补,其弥补之法就是贴秋膘儿。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也有这天吃肉或螃蟹肉馅或瓜馅饺子的。讲究的人有“要吃秋、有爆肚”之俗,吃爆肚有养脾胃之功效。烤鸭店亦是北京人贴秋膘儿必去之处。
【咬秋】
亦称咬瓜和吃秋。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将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汤放在庭院中晾一天,于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气避免得痢疾腹泻的作用。这“咬秋”之俗也许不都有科学保健作用,忌盲目模仿。
【尝秋鲜儿】
老北京时城乡的老百姓有 “尝秋鲜儿”的习俗,吃新面、新粮。用新麦面包饺子或吃炸酱面,新棒子面蒸黄金塔式的窝窝头,用新高粱米煮捞后蒸锅红米饭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淀北部便民平台 » 【立秋】8月8日04:01将迎来今年的"立秋"